今年以來,我區聚焦自治區年度重點建設項目,創新土地管理機制,優化審批服務流程,全方位提升土地要素保障質效。截至目前,全區共供應國有建設用地369宗,面積達到2.22萬畝,實現出讓價款21.57億元。
5月,寧夏超導泛半導體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標準地+先租后讓”的方式,競得銀川市一宗工業用地20年使用權。“這是我區首宗以‘標準地’+‘彈性供應’方式掛牌出讓的工業用地,為企業降低了75%的前期用地成本。”自治區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處處長竇曉剛介紹,我區自然資源部門持續推行新增工業項目用地“標準地”供應,今年以來,共出讓“標準地”47宗,面積5114.1畝。在推進工業用地彈性供應方面,鼓勵企業采取彈性年期出讓、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等方式,滿足項目差異化用地需求,共彈性供應25宗、面積1961.16畝。
另外,我區按照自然資源部關于做好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支持土地儲備工作部署,積極指導各市縣全面梳理項目清單和資金需求。“像企業無力或無意愿繼續開發、已供應未動工的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或是進入司法或破產拍賣、變賣程序的土地,以及因低效用地再開發或基礎設施建設等需要收回的土地,都可以列入回購范圍,同步開展新增土地儲備項目謀劃。”竇曉剛說,我區結合項目地塊區位、收儲成本、預期收益等因素,綜合研判項目可行性,指導各市縣常態化做好項目儲備,并按照“成熟一批、報送一批”要求建立項目清單,逐項跟蹤推進。
此前,平羅縣3個項目于5月底通過縣、市、自治區三級審查并報自然資源部審核,儲備土地面積1073.85畝,共申請專項債券資金1.72億元。針對其余潛力項目,自治區自然資源廳通過逐項與各市縣溝通會商,講透政策精神后,優先安排一批成熟度較高的項目,爭取8月底前作為第二批土地儲備專項債券項目上報。
今年年初,在國家尚未下達用地計劃之前,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按照上年度實際使用量的50%向各市、縣(區)預支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優先保障重點項目用地需求。針對國家對建設用地從嚴從緊和減少規模的大趨勢,我區全面優化土地利用管理方式,建立計劃指標統籌調劑機制,統籌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將有限的資源本底優先支持新產業、布局新業態,優先保障重大工程、重點產業、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用地需求。同時,持續完善土地利用計劃“增存掛鉤”機制,建立控制“增量”與盤活“存量”掛鉤制度,在保障有效投資用地基礎上,確保全年項目落地對計劃指標的需求,實現自治區和地方重點項目、特別國債項目、民生項目、民營企業項目建設用地應保盡保。(記者 張唯)